首页 >> 学识问答 >

陟罚臧否的基础解释是什么

2025-10-19 14:30:24 来源:网易 用户:昌嘉贝 

陟罚臧否的基础解释是什么】“陟罚臧否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出师表》:“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对官员的提拔、惩罚、褒奖、批评,不应该有差别对待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在管理或治理过程中,应当公正无私、一视同仁。

一、基础解释总结

“陟罚臧否”由四个字组成,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:

- 陟:提升、提拔。

- 罚:惩罚、处罚。

- 臧:善、褒扬。

- 否:恶、贬斥。

合起来,“陟罚臧否”指的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赏罚和评价,强调在处理事务时应公平公正,不偏不倚。
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
含义 用法举例
提拔、提升 陟为尚书,以示嘉奖。
惩罚、处罚 对违法者予以罚责。
善、褒扬 赞其忠勇,臧其功绩。
恶、贬斥 以其不忠,否之于朝。

三、延伸理解

在古代政治中,“陟罚臧否”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评判,更是对国家治理原则的一种体现。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提出这一观点,旨在提醒后主刘禅,在用人和执法方面要秉持公心,避免因私情而影响国家大事。

现代语境下,“陟罚臧否”也可引申为对人或事的全面评价,强调客观、公正、一致的标准。

四、结语

“陟罚臧否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治国理政的理念。它要求我们在面对人事安排与是非判断时,保持理性与公正,做到赏罚分明、褒贬得当。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