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学识问答 >

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

2025-09-22 21:08:41 来源:网易 用户:雷锦茂 

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】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是一句出自《左传》的成语,意思是: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不正当、不道德的事情,最终一定会自取灭亡。这句话强调了因果报应的思想,提醒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,不要因一时的私利而做出违背良心的行为。

一、词语解析

词语 含义
多行 频繁地做坏事
不义 不合道义、违背正义的行为
一定
自毙 自己灭亡、自取灭亡

二、出处与背景
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,原文为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

这句话是郑庄公对他的弟弟共叔段的评价。共叔段多次违反礼制,企图篡夺王位,郑庄公认为他终将失败,因此说出了这句话。

三、现代意义

在现代社会,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:

- 警示作用:提醒人们不要因贪图利益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。

- 道德教育:强调个人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,鼓励人们坚守正道。

- 社会监督:说明即使暂时得逞,长期来看,不义之举终将被揭露和惩罚。

四、相关典故

典故名称 简介
共叔段之乱 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多次挑战权威,最终被郑庄公击败,印证了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。
严嵩父子 明朝权臣严嵩及其子严世蕃因贪污腐败、结党营私,最终被罢官抄家,成为历史上的反面教材。

五、总结

项目 内容
成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
出处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含义 做了很多不义之事的人,最终会自取灭亡
警示意义 道德行为的重要性,不义之举终将受到惩罚
现代应用 用于批评或警示那些为非作歹之人

通过理解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的含义,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,也能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重要启示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