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学识问答 >

方孝孺指喻原文及翻译随文注释

2025-10-04 12:57:50 来源:网易 用户:童艳健 

方孝孺指喻原文及翻译随文注释】一、文章概述

《指喻》是明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方孝孺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,通过一个关于“手指”的故事,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、互相成就的道理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教育意义。

二、原文及翻译(附随文注释)

原文 翻译 注释
吾尝见一人,手有七指,人谓之曰:“汝多一指,何也?” 我曾经见过一个人,手上长了七根手指,别人对他说:“你多出一根手指,为什么?” “七指”是夸张手法,比喻人多才多艺或与众不同。
其人曰:“吾非有意为之,乃天命也。” 那个人说:“我不是故意的,这是天命。” 表达一种无奈与顺从的态度,暗示命运不可违抗。
或曰:“此非吉兆,必遭祸。” 有人说:“这不是好兆头,一定会招来灾祸。” 暗示异于常人的事物往往会被误解或排斥。
其人不答,但举其手,以示众人。 那个人没有回答,只是举起手给大家看。 用行动表达自信与从容。
众皆笑之,以为奇事。 大家都嘲笑他,认为这是件怪事。 反映社会对不同事物的偏见和不理解。
后数年,其人因指而得官,遂显贵。 几年后,这个人因为这双手而得到官职,于是显赫起来。 暗示“异于常人”也可能成为成功的关键。
人始悔之,曰:“彼之七指,岂非天赐?” 人们开始后悔,说:“他的七根手指,难道不是上天的恩赐吗?” 转折点,说明世人往往在成功后才懂得欣赏独特之处。

三、总结

《指喻》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,传达了深刻的道理:

- 与众不同并非坏事,有时正是成功的契机;

- 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常常带有偏见,不能轻易被左右;

- 命运与机遇并存,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利用自身的特点。

文章结构紧凑,寓意深远,体现了方孝孺对人性、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。

四、表格总结

内容 说明
文章出处 明代方孝孺《指喻》
主题 通过“七指”寓言,探讨人与命运、社会关系
结构 故事叙述 + 人物反应 + 社会态度 + 结局转折
寓意 不同寻常者可能蕴含机遇,需以包容心态看待差异
语言风格 简洁凝练,富有哲理,带有讽刺意味
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指喻》的历史背景、作者生平或与其他作品的对比分析,欢迎继续提问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