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学识问答 >

小儿垂钓的解释

2025-09-16 01:22:52 来源:网易 用户:赫连健梅 

小儿垂钓的解释】《小儿垂钓》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为:

> 蓬头稚子学垂纶,

> 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
> 路人借问遥招手,

> 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在河边专心学习钓鱼的情景,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出一个天真、专注又略带羞涩的儿童形象。诗人用简练的语言,表达了对孩童纯真天性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。

一、诗歌

项目 内容
作者 胡令能(唐代)
体裁 五言绝句
主题 描写儿童垂钓的场景,表现童真与专注
意象 蓬头稚子、莓苔、草、路人、鱼
情感 纯真、专注、羞涩、宁静

二、逐句解析

1. “蓬头稚子学垂纶”

描写一个头发凌乱的小孩子正在学习钓鱼。这里的“蓬头”表现出孩子的自然、不加修饰的样子,“学垂纶”则说明他还在学习阶段,动作可能不够熟练。

2. “侧坐莓苔草映身”

孩子坐在长满青苔的草地上,身体被周围的草叶所掩映。这一句营造出一种安静、自然的氛围,突出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
3. “路人借问遥招手”

有路人向他打听问题,他远远地招手示意,但并没有直接回答。这说明他专注于钓鱼,不愿被打扰,也体现出他的羞涩和专注。

4. 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

他担心自己的声音会吓跑鱼,所以选择不回应路人。这句话既表现出他对钓鱼的认真态度,也反映出他内心的细腻和谨慎。

三、艺术特色

- 语言简洁:全诗只有20字,却生动地刻画出一个鲜活的画面。

- 画面感强:通过“蓬头”、“莓苔”、“草映身”等词语,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。

- 情感真挚:通过对小孩子的描写,传达出对童年生活和自然之美的热爱。

四、文化意义

《小儿垂钓》不仅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,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童真的向往。它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,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“言浅意深”的特点,是儿童题材诗歌中的佳作。

五、总结

《小儿垂钓》通过简单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专注、羞涩、纯真的儿童形象,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童真的赞美。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,也是现代读者了解古人生活情趣的重要窗口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