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学识问答 >

词语伯俞泣杖的意思

2025-09-05 01:24:57 来源:网易 用户:解善固 

词语伯俞泣杖的意思】“伯俞泣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古代典故,用来形容子女因父母的严厉管教而感到伤心落泪,同时也表现出对父母恩情的感激与敬重。这个词语蕴含着深厚的家庭伦理观念,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孝道的重要地位。

一、词语来源

“伯俞泣杖”源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的一个故事。伯俞是汉代人,他的母亲对他非常严格,常常用杖责打他。有一次,伯俞被母亲责打时,虽然身体疼痛,但他并没有反抗,反而流下了眼泪。有人问他为何流泪,他说:“母亲打我,是因为我犯了错,如果我不哭,别人会以为我无过,那才是真正的不孝。”

二、词语释义

词语 释义
伯俞 汉代人名,代表孝子形象
哭泣、流泪
手杖,此处指责打
伯俞泣杖 形容子女因受父母责打而落泪,体现孝顺与感恩

三、词语寓意

“伯俞泣杖”不仅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事件,更传达了一种深刻的道德情感:

- 孝顺:子女愿意接受父母的责备,表现出对父母的尊重。

- 自省:伯俞在被打时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,体现出自我反省的精神。

- 感恩:泪水不仅是痛苦的表现,更是对父母关爱的回应。

四、现代意义

在现代社会,“伯俞泣杖”虽然不再适用于直接的体罚教育,但它所传达的孝道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:

- 教育孩子时,应注重方式方法,避免伤害;

- 子女应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,学会感恩;

- 家庭关系中,沟通与理解比责骂更为重要。

五、总结

“伯俞泣杖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它不仅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高度重视。在今天,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成语中汲取智慧,思考如何在家庭关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伯俞泣杖
出处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含义 子女因父母责打而落泪,体现孝顺与感恩
寓意 孝顺、自省、感恩
现代意义 弘扬孝道,重视家庭教育方式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